基于热力学分析的锂离子电池组散热结构优化

2022年4月22日 · 本文基于热力学分析研究了锂离子电池组散热结构的优化,以优化放电性能,确保锂离子电池组的安全方位性。 ... 然后,基于Fluent建立了电池的热力学控制方程,并通过对比仿真数据和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变接触面圆柱形锂电池组液冷散热的热特性_参考

2021年4月2日 · 电池组的散热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空气冷却、液体冷却和相变材料冷却 ... 2 控制方程 与单体验证 电池的能量守恒方程: 式中:Pb为电池密度;Cb为比热容;Kb为热导率(各向异性);Qgen为电池生热率

基于相变冷却的电动汽车电池组散热结构优化-学位-万方数据 ...

本文利用冷媒R134a蒸发相变控制电池组温度,结合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冷媒相变过程换热特性,并优化系统冷板结构,提出改变冷媒流道布置和截面形状的方案,优化系统散热性能。

电动汽车电池组的热分析及温度控制研究

2021年2月14日 · 并针对不同条件和需求下PID参数整定困难的问题,通过遗传算法寻优获取PID的参数,实现了对电池组不同工作状态和需求下较理想的温度控制。对实际使用中电动汽车电池组的热管理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基于相变冷却的电动汽车电池组散热结构优化-学位-万方数据 ...

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纯电动汽车独特无比动力源,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整车性能,而温度是影响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高效的热管理系统是锂离子电池高性能和长寿命的关键。本文利用冷媒R134a蒸发相变控制电池组温度,结合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冷媒相变过程换热特性,并优化系统冷板结构,提出改变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热性能分析与优化控制研究

2021年2月1日 · 冷却方法。图1所示为带有微小冷却扁平管的电池组 冷却结构。顶部是冷却扁平管,它被放置于电池组的底 部。通过添加扁平管,冷却液可带走电池组在工作过程 中产生的热量,从而对电池组进行冷却。图1电池冷却结构 13锂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与优化-学位-万方数据知识 ...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锂离子电池在工作过程中极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在电池持续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并聚集,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出,就会影响电池的性能,进而影响到汽车的动力性与安全方位性。因此,配置在新能源汽车中的热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控制电池组的温度,提高电池寿命,确

基于CFD的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_温度_进行_通风口

2023年5月3日 · 通过在电池组三种位置设置通风口,对三种电池组的 流速及温度场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施加相同的散热负荷 和周围没有边界的散热条件下,其中位于前端电池组的散 热状态最高佳,温度大致为309.8K左右,实验的温度云图、 流线图和切片云图能够得出在每个通风

CPCM/液冷式锂电池组散热系统优化设计

2022年12月14日 · 2 控制方程 对于本次散热分析,做出如下假设:① 在不同材质接触界面,不存在接触热阻和辐射传热;②相变过程中,复合相变材料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复合相变材料融化后不发生流动,而且复合相变材料融化前后热物性参数不发生改变

基于风冷模型电池模组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2023年5月25日 · 池模组风冷散热的数值仿真过程,整个仿真在Ansys系统中fluent模块进行,为后续研究人员进行相应的 热仿真提供基础。 同时研究了流速对风冷散热的影响,探究了不同流速下电池模组的最高高温度和温差,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热模型及散热仿真分析

基于单体电池热效应模型,建立电池组三维几何模型和热效应仿真模型.在1C放电倍率下对电池组彻底面放电达到稳态时的热状态进行了仿真分析.在自然冷却状态下,存在局部温度过高的热失控问题.于是采取强制空气冷却,依次提高进风速度降低温度.最高后优化设计了一种

仿生叶脉流道冷板散热研究!_电池_角度_进行了

2023年9月22日 · 3.1 流体控制方程 冷却液在仿生流道内的流动过程按不可压缩流体管内受迫流动计算,主要控制方程包括: 连续性方程: ... 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仿生叶脉流道冷板入口流量对锂离子电池组散热效果的影响。

锂离子动力电池PACK结构设计与散热优化

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能源衰竭日益加剧,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严重。在国家的号召与补贴政策下,电动汽车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随着近年来电池关键技术的相继攻克,动力电池作为纯电动汽车独特无比的能量来源,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着电动汽车的整车性能。

基于热力学分析的锂离子电池组散热结构优化

2022年4月22日 · 电池热管理系统在电动汽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决定着电动汽车的性能和寿命。本文基于热力学分析研究了锂离子电池组散热结构的优化,以优化放电性能,确保锂离子电池

电动汽车用鲤离子电池液冷散热仿真分析-学位-万方数据知识 ...

电动汽车电池包内空间封闭,电芯排列密集,产生的热量很容易在内部聚集从而引发着火事故,因此必须对电池进行冷却设计,确保电池温度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本文以某18650型三元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单体电池生热机理基础上,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冷却液流量、冷板壁厚

电池包散热装置及热分析

2019年10月17日 · 结论: 控制调节机构调节出风口的大小,来改出 风口位置的空气流速,进而提高这一区域的散热性 能,制约因电池包内部温度而升高的冷却气流引起 的电池组温度不均衡性,散热的同时确保了电池组 的温度一致性,结构简单,明显效果。参考文献:

基于仿生蜂窝流道的锂电池组液冷散热研究

5 天之前 · 液冷散热作为常用的散热方式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因其良好的散热能力在电池热管理中被广泛研究。基于电动汽车锂电池生热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仿生蜂窝流道,建立了锂电池组液冷散热模型并与并联直流道进行散热性能对比,证明了仿蜂窝流道的卓越性。

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研究与优化-学位-万方数据知识 ...

采用风冷散热方式,探究了低放电倍率下电池组不同排列方式和散热结构特征对电池组的冷却效果,并进行结构优化和正交试验分析,得出了最高佳散热结构和方案。

锂离子电池组并行风冷的数值研究

合理有效的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方位性能与工作寿命的关键。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研究了锂离子电池组并行风冷热管理系统的冷却效果。考察了来流空气速度、温度对电池组最高高温度( T max )和最高大温差(Δ T >)的影响,并从速度场结果解释了温度场的分布。

告诉我们您的需求

希望您能联系我们

对我们的先进光伏储能解决方案感兴趣吗?请致电或发消息给我们以获取更多信息。

  • 中国北京市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