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4日 · 尽管近年来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取得了显著提升,但在大面积模组制备和器件稳定性化仍有待提高。 有机太阳能电池一般采用给体和受体材料共混溶液涂布制备。
2024年10月21日 · 采用狭缝涂布技术制备了基于 PyBA 的二维 / 三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大面积模组,模组在 24.8cm² 的有效面积下,实现了 21.0% 的最高佳光电转换效率。 图 3 (a) 原始 3D 和 2D/3D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 J-V 特性曲线。
2024年11月20日 · 在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发光二极管、柔性电子器件以及其他光电领域,这一成果展现出广泛的潜在应用: 其一,可用于制备高效的太阳能电池。 对于这种长程有序的光电薄膜来说,它可以显著提升光电转换效率和器件稳定性,非常适合用于开发下一代
2024年9月2日 · 通过纳米级与微米级多级次形貌的构筑与优化,研究人员成功制备了具有20.8%能量转换效率的小面积器件以及17.0%能量转换效率的模组器件,推进了
2024年9月2日 · 上海交大实现接近21%能量转换效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低碳、轻质、柔性等优势,并且可以通过印刷技术低能耗快速制备,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光伏技术,天然适用于建筑一体化与设备集成等场景。
2024年10月21日 · 为研发出一种较目前太阳能电池更长寿、更有效地将阳光转化为电能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两项创新技术。 一是将电池结构原有的空穴选择层与钙钛矿层合二为一,精确简了生产程序;二是电子传输层改用耐热性非常好的无机物质二氧化锡,代替传统的富勒烯及浴铜灵等有机物质,大大提升器件运作时的稳定性。 论文共同作者、港城大博士后高丹鹏表示,
2024年10月20日 · 为研发出一种较目前太阳能电池更长寿、更有效地将阳光转化为电能的新型太阳能电池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两项创新技术。 一是将电池结构原有的空穴选择层与钙钛矿层合二为一,精确简了生产程序;二是电子传输层改用耐热性非常好的无机物质二氧化锡,代替传统的富勒烯及浴铜灵等有机物质,大大提升器件运作时的稳定性。 论文共同作者、港城大博士后高丹鹏表示,
2024年8月15日 ·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293691、12204234、22305119)等资助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万林教授团队提供了一种面向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模组的气相氟化处理方法,显著提升了钙钛矿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图)。
2024年7月27日 · 郭万林院士团队提出了通过功能材料与水相互作用直接将水中蕴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水伏效应,开辟了利用太阳光热的新途径。 最高近,团队又有了新成果:在利用太阳光直接发电的光伏领域协同发力、另辟蹊径,在面向商业化应用的大面积持久效果稳定钙钛矿电池研究方面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小面积(<0.1 cm²)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超
2024年9月27日 ·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一新教授团队在Nature发表了题为"Impurity-healing interface engineering for efficient perovskite submodules"的研究论文。...
对我们的先进光伏储能解决方案感兴趣吗?请致电或发消息给我们以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