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所在电介质电容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15年11月3日 · 近期,固体所孟国文研究小组与中国科大宋礼教授及美国达拉华大学魏秉庆教授合作,设计出一种具有三维结构叉指纳米电极电介质电容器,相关研究结果以"Dielectric capacitors with three-dimensional nanoscale interdigital electrodes for energy storage"为

超级电容器: 最高新综述论文梳理!

2024年4月24日 · 先前,戴黎明教授等人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上总结了基于碳纳米材料的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最高新进展,着重强调了电极结构的设计和形成,并对电荷储存机理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碳基柔性和可延展超级电容器在集成能源、自供能传感器和可穿戴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图1)。 图1.(a)双电层电容器(EDLC)、(b)赝电

我院师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最高新研究成果

2024年11月6日 · 近日,我院沈小平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IF = 13.3)上发表了最高新研究成果 "Co 1-x S/N, S-codoped carbon loaded porous carbon cloth as flexible electrode for high 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

固体所在致密储能的超级电容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2020年9月2日 · 本研究将为合理设计和构建致密的高体积能量密度的电化学储能器件提供一种新方法,对致密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7), 1987–1991. 该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 项目 和面上项目基金的支持。 图 1. 交替堆叠电极构型的超级电容器的组装及结构示意图。 图 2. 传统两电极构型与交替堆叠电极构型的电化学性能对比。 图 3. 交替堆叠电

我所开发出基于水系/有机混合电解液的耐低温微型超级电容器

2024年1月28日 · 此外,研究发现,基于此电解液所构筑的微型超级电容器可提供 1.6V 的高电压,在-40 °C 时的容量保持率是室温下的 62%,并且具有优秀的循环性能,在此温度下运行两万圈后,容量保持率达 98.5%。

世界顶级水平水平学术期刊《化学评论》刊发东华大学为第一名单位的 ...

2018年9月19日 · 日前,国际顶级水平水平学术期刊《化学评论》(ChemicalReviews)(影响因子52.613)刊发了以东华大学为第一名单位的综述论文《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设计及储能机理》("Designandmechanismsofasymmetricsupercapacitors")(DOI:10.1021/acs emrev.8b00252),这

科学网—GEE论文推荐┃用于离子液体超级电容器的高性能 ...

2024年11月5日 · 基于DAAQ-M/G电极组件的不对称超级电容器(ASC)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这项研究可以为开发用于离子液体基超级电容器的先进的技术有机分子修饰的MXene复合材料提供更好的支持。

北理工课题组在无线充电纤维超级电容器方面取得进展

2024年12月16日 · 针对以上问题,清华大学曲良体教授与北京理工大学赵扬特别研究员团队联合提出了一种具有形状可调、可收纳和能量可控的无线充电线圈和超级电容器(WC-SC)的集成纤维器件。

北理工课题组在超高能量密度微型超级电容器方面取得进展

2024年1月11日 · 其中混合离子微型超级电容器(HIMCs)是微电子领域中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电源,它由一个进行氧化反应的电池型电极和一个通过离子积累/分离储存电荷的电容器型电极组成,有望在不牺牲功率密度的情况下实现电压窗口的拓宽和能量密度的提高。

固体所研发出基于套娃碳管阵列的滤波超级电容器

2024年3月5日 · 科研人员以这种三维互连套娃碳管网格膜为电极,构筑了对称型双电层电容器。 研究发现三层套娃碳管电极构建的器件,在频率 120 Hz 下表现出 -80.1° 的阻抗相位角和 0.25 毫秒 (ms) 的较短电阻 - 电容 (RC) 时间常数,表明该电极类似于有序光滑的离子快速输运通道

告诉我们您的需求

希望您能联系我们

对我们的先进光伏储能解决方案感兴趣吗?请致电或发消息给我们以获取更多信息。

  • 中国北京市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