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 · 硅基负极主要应用在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领域,随着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硅基负极 有望在动力市场迎来放量。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出货量220GWh,同比增长170%, 2022年虽受国内外疫情反复,但下游需求刚性,3月产量为39.2GWh,环比增长247.3%, 景气度
2023年11月14日 · 中国储能网讯: 2023下半年,硅基负极作为锂电上游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终端中刮起应用"风潮","负极掺硅"高性能动力电池装车持续"升温"。 在国内,以宁德时代麒麟电池为代表,继今年4月量产首发极氪009之后,麒麟电池5C版本9月初官宣搭载理想MEGA。 麒麟电池凭借其长续航、快充、热稳定性等性能优势正在不断扩大装机车型。 在海外,"负极掺硅"的产业化
2024年9月14日 · 硅碳负极电池技术的突飞猛进是一场革命,不仅显著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为终端设备提供了更长的续航时间,还解决了传统石墨负极材料的诸多局限。
2024年11月22日 ·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10月,国内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产量环比增速分别为9.9%、1.6%。 进入11月后,下游电池企业排产情况继续向好。
2024年11月27日 · 硅碳负极电池技术导入后,主要带来以下优势:首先,它显著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硅材料的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约为石墨的10倍,从而大幅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2024年11月27日 · 奔驰计划将于2024年底推出采用负极硅基锂电池的EQG车型,2025年推出G-Class车型。 2024年, 上汽 智己L6发布,使用半固态电池,搭载新一代高比能复合硅碳负极,续航突破1000km。
2024年12月6日 · 华为的硅负极专利曝光和 宁德时代 千人团队引发了固态电池产业化的浪潮。 硅基负极目前渗透率不足10%,市场空间极大,但只有碳纳米管(CNT)能够在极低添加量下使其形成三维导电网络,是硅基负极的必须要添加的材料。
2022年3月2日 · 需求端引领+供给端产出,硅基负极历经蛰伏将迎爆发。1)需求面:锂电池需 求增长,高密度电池加速导入。需求方面,新能源汽车步入了1-N的阶段,带 动电池端进入高质量产品驱动阶段。我们预测2025年全方位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需
2024年7月29日 · 在锂离子电池领域,众多研究已证实,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并巧妙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添加剂,能够实现硅与碳基体的紧密结合,显著提升Si/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对我们的先进光伏储能解决方案感兴趣吗?请致电或发消息给我们以获取更多信息。